婚姻法第23条第3款是什么内容?婚姻法民事通则第二十三条规定?

婚姻法第23条第3款是什么内容?


1、婚姻法第23条第3款是什么内容?


现行的婚姻法第2十3条的内容是: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没有第3款。



2、婚姻法民事通则第2十3条规定?


第2十3条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3、婚姻法第2十3条是什么


婚姻法第2十3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4、新婚姻法第23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说孩子的第1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对于孩子,父母从小就要给他们树立1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对孩子具有抚养义务,这1点是受法律保护的,并且在我国新婚姻法中对此也有着相应的规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1下,新婚姻法第23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1、新婚姻法第23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第2十3条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2、未成年犯罪,父母的法律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应由其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父母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造成国家、集体、他人经济损失的,根据《民法》相应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
2、法定监督责任 父母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及对未成人的成长负有的法定监护责任,如父母怠于行使监护责任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未成年人父母的职责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 旷课、夜不归宿。
2、 携带管制刀具。
3、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1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婚姻法第23条当中有着明确的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生活当中,如果未成年人有犯罪现象的话,父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阅读:


最高法就婚姻法司法解释 新婚姻法离婚条件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5、分析《婚姻法》第23条确立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婚姻法》第2十3条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释义】 本条是关于父母保护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这1规定基本上沿用了1980年婚姻法第十7条的规定,当时这条规定是对1950年的婚姻法作了重要补充,实际上是有关亲权和监护权的规定。后来,我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进1步完善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规定。理解本条,应当了解以下几层含义:



1、未成年子女在1980年制订婚姻法时,法律对“未成年子女”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在这之后,1986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1条第1款规定,十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根据该规定,未满十8周岁的公民就是未成年人。199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指未满十8周岁的公民。根据这些法律规定,本条所称的未成年子女是指未满十8周岁的子女。



2、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有保护和教育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和教育是父母作为监护人的重要职责。



6、新婚姻法第23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说孩子的第1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对于孩子,父母从小就要给他们树立1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对孩子具有抚养义务,这1点是受法律保护的,并且在我国新婚姻法中对此也有着相应的规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1下,新婚姻法第23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1、新婚姻法第23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第2十3条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2、未成年犯罪,父母的法律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应由其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父母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造成国家、集体、他人经济损失的,根据《民法》相应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
2、法定监督责任 父母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及对未成人的成长负有的法定监护责任,如父母怠于行使监护责任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未成年人父母的职责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 旷课、夜不归宿。
2、 携带管制刀具。
3、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1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婚姻法第23条当中有着明确的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生活当中,如果未成年人有犯罪现象的话,父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阅读:


最高法就婚姻法司法解释 新婚姻法离婚条件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