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24条法律相关的内容是什么,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是谁提出的

新婚姻法24条法律相关的内容是什么



1、新婚姻法24条法律相关的内容是什么

婚姻法解释2第24条是谁提出的



2、婚姻法解释2第24条是谁提出的

1950年《婚姻法》第24条规定及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第41条均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建立在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基础之上,即利益的分享。 1993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l7条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并同时规定了若干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该规定在坚持婚姻法利益分享原则的同时,还规定凡以夫妻1方名义所欠债务但经过对方同意的,均可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增加了借款合意的情形,是对婚姻法第41条的延伸。而2003年颁布的婚姻法解释2第2

3、24条修正了此前的规定,将婚姻存续时间作为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其中第23条规定:“债权人就1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娴关系存续期问夫妻1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如何看待上述规定的变化,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其历史背景及立法目的进行分析。立法变迁的动力往往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对于1950年及2001年的婚姻法的规定,即婚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借债务必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借债合意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在经济关系相对简单的时代,私有财产并不丰富,对外举债基本上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即用于夫妻的共同生活,是符合社会现实的。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诚信度的降低,交易安全日益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人们举债用途呈现多样化、广泛化的趋势,以用途、目的决定夫妻共同债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造成困扰。此前,债权人如欲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必须证明该债务是基于夫妻合意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由于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债权人无从真正掌控债务的用途及目的,尤其是配偶间串通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时,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法解释2第24条修正了此前的规定,将举证责任分配给配偶1方,推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除非配偶1方能够证明该债务已约定为个人债务或债权人知道夫妻约定分别财产制。这种修正并非是推翻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债务必须基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合意的原则规定,而是在举证责任上进行调整,当然允许债务人通过证明借款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来否定该规定的适用。之所以将举证责任分配给配偶1方,除了因为债权人难以掌控债务的用途和目的外,还由于债务人是使用借款1方,清楚知道借款的用途,与证据的“距离”较近,加重其举证义务,更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清,而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实属苛求,将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 除此之外,夫妻关系在人身上是信任关系,借债1方应当将举债的事实告知配偶,在经济上是1体关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依权利义务1致的法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亦符合公平原则,这1规定体现了我国婚姻法对夫妻间应当同甘共苦的家庭道德理念,因此,将举证责任分配给配偶是合情合理的。婚姻法司法解释3公布时并未采纳征求意见稿中调整解释2第24条规定的意见,可见最高法院的也持相同的意见。当前司法实践中对该条款的适用产生争议,主要原因是出现部分不诚信当事人未经配偶同意私自对外举债非用于家庭生活(如赌博、吸毒,个人消费等)甚至与第3人串通虚构债务侵害配偶利益。 笔者以为,这种情况并非法律适用问题,而是事实的查明问题。反对婚姻法2第24条的人多以家事代理为理论依据,认为该条款规定不合理,如前所述,婚姻法解释2第24条并未推翻婚姻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对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的具体规定,并不违背婚姻法,只要配偶1方证明债务未用于家庭,即可免去配偶方的责任。虽然实际应用中由于部分当事人举证能力薄弱,无法证明钱款用途,导致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查明存在偏差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其他配套制度的实施予以解决,如建立分居制度解决夫妻关系不和期间所借债务的责任归属、如明确规定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若干情形等等。

最高院以民1庭答复对抗婚姻法第2十4条及司法解释怎么办



3、最高院以民1庭答复对抗婚姻法第2十4条及司法解释怎么办

最高院以民1庭答复对抗婚姻法第2十4条及司法解释怎么办



4、最高院以民1庭答复对抗婚姻法第2十4条及司法解释怎么办

2017年有望修改婚姻法解释第24条吗



5、2017年有望修改婚姻法解释第24条吗

婚姻法24条是怎样规定婚姻债务的



6、婚姻法24条是怎样规定婚姻债务的

婚姻法是我国对社会中存在婚姻关系当事人双方的1种法律保护机制,主要是解释婚姻生活中1些法律事务和法律常识。那婚姻法24条是怎样规定婚姻债务的呢,下面小编就这1问题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答。

1、法律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第2十4条的内容: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0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的补充规定》修正)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1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1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9条第3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夫妻1方与第3人串通,虚构债务,第3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1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3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补充规定 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0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的补充规定》,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第2十4条的基础上增加两款,分别作为该条第2款和第3款: 夫妻1方与第3人串通,虚构债务,第3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1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3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法同时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法院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司法解释(2)作出的补充规定,在家事审判工作中正确处理夫妻债务,依法保护夫妻双方和债权人合法权益。 这个司法解释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第24条作出的补充规定,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第2十4条上增加两款。

3、审理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同时下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法院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对婚姻法司法解释(2)作出的补充规定,在家事审判工作中正确处理夫妻债务,依法保护夫妻双方和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推进和谐健康诚信经济社会建设。 通知明确提出,未经审判程序,不得要求未举债的夫妻1方承担民事责任。在审理以夫妻1方名义举债的案件中,应当按照民诉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原则上应当传唤夫妻双方本人和案件其他当事人本人到庭,庭审中应当要求有关当事人和证人签署保证书。未具名举债1方不能提供证据,但能够提供证据线索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调查取证。对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要依法予以惩处。 通知规定,债权人主张夫妻1方所负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当事人之间关系及其到庭情况、借贷金额、债权凭证、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债务是否发生。 通知强调,要防止违反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仅凭借条、借据等债权凭证就认定存在债务的简单做法。在当事人举证基础上,要注意依职权查明举债1方作出有悖常理的自认的真实性。 对于婚姻期间产生的债务我国的审理机关按照夫妻共同债务进行判决。但1方有证据证实另1方是伙同他人或者通过吸毒、赌博等违法行为产生的,我国的相应审理机关者不支持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延伸阅读: 2018年新婚姻法重婚罪判几年 事实婚姻可以构成重婚吗?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否婚姻解除而免除。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