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最新司法解释

最高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1、最高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民事诉讼法的意义】 对民事诉讼目的进行研究,有助于民诉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的深化,促进民诉理论体系的完善以民诉法学研究对象为基准,可以将其划分为注释民诉法学、对策民诉法学和理论民诉法学。以往我国民诉法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注释民诉法学和对策民诉法学,但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司法实践中的许多新课题单靠注释法学和对策法学是无法解决的,迫切需要学者们将研究的视野更多地转向民诉基本理论的研究。民诉目的论正是理论民诉法学中的核心课题之1,是研究民诉制度的前提和出发点。如何确立民诉目的,直接影响着诉讼主体的确定,诉讼职能的划分,诉讼原则的设立和诉讼模式的构建等。因此,研究民诉目的有助于促进民诉理论向纵深发展。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十7条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没有在法定期间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给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引起的诉讼,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在法定期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保全受到损失提起的诉讼,由受理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最新司法解释



2、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最新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最高法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做的第2次修正是最新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第2次修正)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了变动,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以不超过合同成立时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4倍为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已于2020年11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1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3十1条 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1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2020年8月20日之后新受理的1审民间借贷案件,借贷合同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之前,当事人请求适用当时的司法解释计算自合同成立到2020年8月19日的利息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对于自2020年8月20日到借款返还之日的利息部分,适用起诉时本规定的利率保护标准计算。本规定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以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1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知假买假最高法解释



3、知假买假最高法解释

法律主观: 通常而言,知假买假的行为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但是会适用1般民法典相关原则进行保护。但是如果知假买假的行为另行构成敲诈勒索等其他行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客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刑法》第2百7十4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解释中,年利率24%和36%是怎么回事



4、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的解释中,年利率24%和36%是怎么回事

最高法划定的民间借贷年利率红线。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民间借贷涵盖的范畴,以及审理案件的法律适用范围等。用年利率24%和36%这两个关键数字,重新划定了民间借贷的利率和利息问题。这则司法解释明确阐述:“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拓展资料24%和36%这两个关键数字,是“划了‘两线3区’”。划的第1根线就是民事法律应予保护的固定利率,即年利率24%。第2条线是年利率36%,这以上的借贷合同为无效。这两条线划分了3个区域,1个是无效区,1个是司法保护区,1个是自然债务区,就是24%-36%期间。24%的利率是长期以来中国在审判实践中所确立的1个执法标准,实际上也是从古至今在民间利率方面的1条规则。在24%以内,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作为民事司法审判,都要给予法律保护。24%与36%之间的这1段,叫做自然债务区。如果当事人依据合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这个区间的利息,人民法院是不予法律保护的。年利率超过36%又不1样,是基于无效,如果自愿给付了,后来1看这个合同无效想要回来,这是可以的。

最高法3个规定内容是什么



5、最高法3个规定内容是什么

先后出台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1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简称为“3个规定”。 法律依据: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 第2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司法权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领导干部都不得要求司法机关违反法定职责或法定程序处理案件,都不得要求司法机关做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第3条对司法工作负有领导职责的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可以依照工作程序了解案件情况,组织研究司法政策,统筹协调依法处理工作,督促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为司法机关创造公正司法的环境,但不得对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体决定。

最高法指导意见是什么性质



6、最高法指导意见是什么性质

司法解释 因此,可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意见应当属于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也就是说,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虽然也处理与司法业务相关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在司法实践当中被反复适用,但其毕竟不是司法解释,因而从法律地位来看低于司法解释。 查看更多。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