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纠纷案件可以上诉吗,回复:婚姻纠纷起诉

婚姻纠纷案件可以上诉吗



1、婚姻纠纷案件可以上诉吗

对于婚姻效力的判决不可以上诉。因为人民法院受理确认婚姻效力的民事案件后,当事人撤诉权受限。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理,经审理确属无效婚姻的,应当将婚姻无效的结果告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确认婚姻无效的判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1)》第十1条 人民法院受理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案件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 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1并作出判决。 第十2条 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经审理确属无效婚姻的,应当将婚姻无效的情形告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确认婚姻无效的判决。

回复:婚姻纠纷起诉



2、回复:婚姻纠纷起诉

你首先不是婚姻纠纷! 是民事纠纷案件! 如果你有明显的证据的话可以要回来! 但如果是你所说的是婚姻陷阱! 就可以立案侦查了! 就是诈骗了!。

婚姻无效 纠纷是行政诉讼



3、婚姻无效 纠纷是行政诉讼

如果是登记程序无效是行政诉讼,如果是当事人原因要求辙销婚烟关糸则属民事诉讼。

未成年婚姻因情感纠纷 女方可以上诉什么



4、未成年婚姻因情感纠纷 女方可以上诉什么

未成年人同居,感情纠纷可以上诉,要求解除同居关系。   相关法条: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应首先向双方当事人严肃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并视其违法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民事制裁。但基于这类“婚姻”关系形成的原因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复杂,为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维护安定团结,在1定时期内,有条件的承认其事实婚姻关系,是符合实际的。为此,我们根据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提出以下意见:   1.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1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1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1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1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4.离婚后双方未再婚,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1方起诉“离婚”的,1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   5.已登记结婚的1方又与第3人形成事实婚姻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的1方又与第3人登记结婚,或事实婚姻关系的1方又与第3人形成新的事实婚姻关系,凡前1个婚姻关系的1方要求追究重婚罪的,无论其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均应解除后1个婚姻关系。前1个婚姻关系的1方如要求处理离婚问题,应根据其婚姻关系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者作出判决。   6.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应当先进行调解。经调解和好或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发给调解书或裁定书;经调解不能和好的,应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   7.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1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应1律判决予以解除。   8.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1并予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   9.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1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1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抚养,须征得另1方的同意。   10.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1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1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1方向另1方索取的财物,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办字第112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规定的精神处理。   11.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12.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1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1方给予1次性的经济帮助。   13.同居生活期间1方死亡,另1方要求继承死者遗产,如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如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而又符合继承法第十4条规定的,可根据相互扶助的具体情况处理。   14.人民法院在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时,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按照婚姻法、民法通则、《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民事制裁。   15.本意见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凡最高人民法院过去的规定与本意见相抵触的,均按本意见执行。

婚姻家庭纠纷能起诉吗



5、婚姻家庭纠纷能起诉吗

民事诉讼案由中有婚姻家庭纠纷,婚姻家庭中如果出现纠纷,符合法定起诉的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是可以起诉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十5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未成年婚姻因情感纠纷 女方可以上诉什么



6、未成年婚姻因情感纠纷 女方可以上诉什么

未成年人同居,感情纠纷可以上诉,要求解除同居关系。   相关法条: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应首先向双方当事人严肃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并视其违法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民事制裁。但基于这类“婚姻”关系形成的原因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复杂,为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维护安定团结,在1定时期内,有条件的承认其事实婚姻关系,是符合实际的。为此,我们根据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提出以下意见:   1.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1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1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1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1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4.离婚后双方未再婚,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1方起诉“离婚”的,1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   5.已登记结婚的1方又与第3人形成事实婚姻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的1方又与第3人登记结婚,或事实婚姻关系的1方又与第3人形成新的事实婚姻关系,凡前1个婚姻关系的1方要求追究重婚罪的,无论其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均应解除后1个婚姻关系。前1个婚姻关系的1方如要求处理离婚问题,应根据其婚姻关系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者作出判决。   6.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应当先进行调解。经调解和好或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发给调解书或裁定书;经调解不能和好的,应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   7.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1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应1律判决予以解除。   8.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1并予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   9.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1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1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抚养,须征得另1方的同意。   10.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1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1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1方向另1方索取的财物,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办字第112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规定的精神处理。   11.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12.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1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1方给予1次性的经济帮助。   13.同居生活期间1方死亡,另1方要求继承死者遗产,如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如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而又符合继承法第十4条规定的,可根据相互扶助的具体情况处理。   14.人民法院在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时,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按照婚姻法、民法通则、《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民事制裁。   15.本意见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凡最高人民法院过去的规定与本意见相抵触的,均按本意见执行。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