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婚姻法及每部的更新与发展,中国新婚姻法有什么变化?

建国以来的婚姻法及每部的更新与发展



1、建国以来的婚姻法及每部的更新与发展

婚姻立法理念的变革与发展 婚姻家庭制度的嬗变是婚姻家庭立法理念变革的反映。婚姻家庭的立法理念从强调管制发展为尊重私权,注重保护公民的自由和自治权利,注重保障弱势1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强化法律救济和社会救助,从追求形式平等发展到实质平等。

1、从强调管制到尊重私权 自治与管制,自由与限制历来是婚姻家庭领域最受关注的、争议最大的问题。婚姻法的发展史就是自由与限制,自治与管制的分野和博弈的历史。由于在传统上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婚姻法涉及对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身份关系的认定,甚至关涉宗法等级关系的维系,必然具有较多的国家强制和权力确认的成分。我国1950 年婚姻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除了受到前苏联婚姻家庭立法模式的影响之外,在新中国成立。

中国新婚姻法有什么变化?



2、中国新婚姻法有什么变化?

1997年—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青年中,有近64.8%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3—4成的青年对结婚和生儿育女的价值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有近5万的青年赞成离婚。有半数的人对“婚前财产公证”表示认同。 对21世纪婚姻的展望 许多学者认为:下世纪婚姻将呈多元化趋势,家庭形式将更为丰富。男人和女人都将不依赖他人而生存,个人的权利将受到尊重,生活将趋于个性化。 中国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妇女解放程度也不同步,因此,城乡婚姻掌握的数据和综合1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具体来说,在城市: 1.核心家庭继续增加。目前核心家庭已达60%,还会继续上升。家庭结构小型化,每家3—4人。 2.晚婚晚育人数增加,。

我国的婚姻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及具体的发展历



3、我国的婚姻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及具体的发展历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1部法律。全文分为8章,包括原则、结婚、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 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及附则,共27条。内容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同时涉及家庭关系方 面的各种重要问题。“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1夫1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 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就是该法在原则问题上所作的重要规定。为了肃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该法还明确规定禁止重 婚、纳妾、收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通。

1980年的第2部《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



4、1980年的第2部《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

问:1980年的第2部《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有哪些? 校解析答案: 1980年的第2部《婚姻法》是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和当时婚姻家庭领域的新的情况和问题制定的。它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是对基本原则的补充,在重申原《婚姻法》各项原则的同时,增加了保护老人合法权益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规定。2是对结婚条件的修改,新法中适当提高了法定婚龄,界定了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范围。3是扩大了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规定了祖孙间、兄弟姐妹间的权利义务;在夫妻财产制、扶养、抚养、赡养、收养和继父母继子女关系等问题上,新法的规定比原法更为具体明确。4是对离婚条款的增补,其内容涉及离婚的。

婚姻家庭法就其历史而言,分为那3个发展阶段



5、婚姻家庭法就其历史而言,分为那3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经由以195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初创、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停滞、以198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恢复和发展,至9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婚姻法》为主干、以《收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为配套、以其他部门法相关规范和各个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渊源为补充的分散化结构态势。 与此相伴随,法学界关于修改婚姻家庭法的研究从80年代末拉开序幕,90年代中期趋于共识,至今已提上立法工作议程,初步完成了“专家试拟稿”,并正在展开讨论。 参与这1跨世纪的重要立法研究活动的学者,理应感受到1种学术的沉重和历史的责任。 为此,笔者特就中国婚姻家庭法宏观定位的5个方面提出粗略思路,以期学界同仁加以提升和深化,并纳入到具体法律制度的建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