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婚姻制度与现在彝族的婚姻制度比较,有什么异同?唐朝的婚姻制度

唐朝时期的婚姻制度与现在彝族的婚姻制度比较,有什么异同?



1、唐朝时期的婚姻制度与现在彝族的婚姻制度比较,有什么异同?

应该都是不同点彝族的话,他应该1直都是这样,唐朝时期的话,他是中原文化跟彝族不1样。

唐朝的婚姻制度



2、唐朝的婚姻制度

唐代法定的婚姻年龄,唐太宗贞观元年定为:“男20岁,女15岁”就可以结婚;玄宗开元2十2年,唐玄宗为了增加人口,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 唐代确立婚姻关系第1步是立“婚书”。因唐代法律规定长辈可以包办子女的婚姻,子女如果不服从,法律规定,丈责1百,因而,决定了唐代的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1般不能体现青年男女的个人意愿。 除了立“婚书”外,唐代由于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俗的影响,买卖婚姻非常普遍。据《新唐书--高俭传》记载:唐代的婚姻是:“嫁娶必多货,故人谓之卖婚”。 唐代对不同等级的人结婚是有限制的:《唐律疏议》里说:“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但必须门当户对,贵贱之间既然有差别,是不能结婚的。唐律还规定,如果下贱的人娶了良家女子为妻,就徒刑1年半。唐代禁止近亲结婚。唐代法律规定,禁止同姓和表亲结婚,如违反徒刑或杖刑。唐代允许寡妇再婚,唐太宗贞观元年下诏:“过了守孝期的妇女,可以再婚”。 唐代纳妾是合法的,唐律规定,婢女被主人宠爱并有了孩子,可以接纳为妾;妻子年过50以上没有生育子女,丈夫可以纳妾。

唐朝婚姻法律制度有哪些



3、唐朝婚姻法律制度有哪些

唐朝婚姻制度 (1)婚姻成立。唐朝明确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写入法律,并规定了1些具体条件,包括“报婚书”、“有私约”、“受聘财”等。 (2)婚姻解除。唐朝法律有关婚姻解除的规定,有出妻、和离、断离等方式。 (3)婚姻限制。主要有“嫁娶违律”、“违律为婚”。

唐朝的婚姻制度



4、唐朝的婚姻制度

唐代法定的婚姻年龄,唐太宗贞观元年定为:“男20岁,女15岁”就可以结婚;玄宗开元2十2年,唐玄宗为了增加人口,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 唐代确立婚姻关系第1步是立“婚书”。因唐代法律规定长辈可以包办子女的婚姻,子女如果不服从,法律规定,丈责1百,因而,决定了唐代的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1般不能体现青年男女的个人意愿。 除了立“婚书”外,唐代由于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俗的影响,买卖婚姻非常普遍。据《新唐书--高俭传》记载:唐代的婚姻是:“嫁娶必多货,故人谓之卖婚”。 唐代对不同等级的人结婚是有限制的:《唐律疏议》里说:“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但必须门当户对,贵贱之间既然有差别,是不能结婚的。唐律还规定,如果下贱的人娶了良家女子为妻,就徒刑1年半。唐代禁止近亲结婚。唐代法律规定,禁止同姓和表亲结婚,如违反徒刑或杖刑。唐代允许寡妇再婚,唐太宗贞观元年下诏:“过了守孝期的妇女,可以再婚”。 唐代纳妾是合法的,唐律规定,婢女被主人宠爱并有了孩子,可以接纳为妾;妻子年过50以上没有生育子女,丈夫可以纳妾。

唐朝在婚姻解除上与前代不同的是( )。 A.“7去” ...



5、唐朝在婚姻解除上与前代不同的是( )。 A.“7去” ...

C“义绝”、“7出”、“3不去”都是唐朝沿袭前朝的婚姻解除制度,所谓“义绝”是指夫妻情义已绝,即夫妻中任何1方殴伤对方尊亲属,或夫妻双方家庭成员相殴伤,即为“义绝”。犯“义绝”者,必须强制离婚,否则,夫妻双方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离”,指如果当夫妻在感情不和时,双方愿意离婚,法律不予惩处。

属于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畴的有()。A.嫁娶违律,独坐主婚B.婚书、聘财C.同姓不婚D.义绝、和离此题为多项选择题...



6、属于唐朝婚姻制度的范畴的有()。A.嫁娶违律,独坐主婚B.婚书、聘财C.同姓不婚D.义绝、和离此题为多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ABCD 该小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唐朝的婚姻制度,注意唐朝与其他朝代在婚姻刹度方面的差别规定,或者是新增的规定,加以记忆。唐朝的婚姻制度分为婚姻的成立和婚姻的解除。婚姻的成立:确认尊长对卑幼的主婚权,A项体现了这1条;婚书、聘财为婚姻成立的要件,B项无误;对婚姻的缔结有限制,规定同姓不婚,并且严禁与逃亡女子为婚,C项无误。关于婚姻的解除条件有:“7出”、“3不去”、“义绝”,唐朝还有“和离”的规定,D项无误。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BCD。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