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办婚姻的案例分析
1、包办婚姻的案例分析
贵阳1女子被包办婚姻15年终离婚 “我被父母包办了15年的婚姻,现在终于离婚了”。当拿到威信县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时,原告常开方如释重负的说。 日前,威信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1起包办了15年婚姻案。 原告常开方,系威信县扎西镇院子村高坎村民小组村民。1995年12月,常开方因家庭贫穷在父母的包办下与身有残疾的镇雄籍女青年张刚英结婚。婚后常开方虽然与张刚英共同生育了1男1女,但夫妻关系犹如1潭死水。多年来,夫妻之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起夫妻感情,仍然被父母包办婚姻的阴影笼罩着。 2007年,原告常开方的父亲辞世,张刚英与婆婆相处不睦,常开方遂以照顾母亲日常生活为由与张刚英分居另食,同年张刚英便外出务工,其间,双方无任何音信往来。 2009年5月,张刚英从外务工回家,因家庭琐事同常开方发生纠纷。为此,常开方又起摆脱包办婚姻的念头,于同年7月28日,向威信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张刚英离婚。 威信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不顾烈日酷暑,数上高坎,调查了解该案实际,该案确属是1桩包办15年的婚姻。庭审中,张刚英虽然认可与常开方的感情已完全破裂愿意离婚,但坚持要求将双方共同建造的2间水泥平房让给其居住,同时还要求常开方将大家庭的承包地和园地分1部分给其耕种。但原告常开方坚决不同意被告的要求,并表示就是死都要离婚。如果该案处理得不好,有可能酿成人间悲剧。针对该案的客观实际,法庭考虑到被告张刚英系残疾人,如果没有土地耕种,没有住房居住,离婚后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于是法庭不是就办案而办案,而是从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通过承办法官对常开方讲理讲法,从法律、道德、人伦、情理等方面做原告的思想工作,最后解开了常开方的心结,原被告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达成了离婚协议。 该案的成功调处,即解决了1桩长达15年的包办婚姻,又妥善处理好被告的后顾之忧,原告在婚姻上获得了自由,被告亦表示自己身残志不残,离婚后会坚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