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恋爱婚姻观?大学生怎样正确婚姻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恋爱婚姻观?



1、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恋爱婚姻观?

事业成功,往往与美满的婚姻家庭密切相关。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大学生正值妙龄韶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爱情与人生 爱情是1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能给人更多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你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到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⑴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1对男女基于1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1种强烈、纯真、专1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3个基本要素。 性爱把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情感,如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或同志之谊明显区别开来,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 理想富裕爱情深刻的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她(他)和自爱的统1;1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1方对人品的追求,1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1方行为的标准,1方的言谈会影响另1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成了对方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德。 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责任也因此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古今中外,人们所赞美的爱情无不体现着恋人间为对方“忘我”的付出。这种自愿担当的责任,丰富了爱情的内涵,提升了爱情的境界。 上述3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1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性爱的吸引,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爱情与异性间的友谊根本区别开来。理想的契合,使得爱情表现着恋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来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和颓废。责任的担当,则使得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 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 爱情是人生1道亮丽的风景线。人生在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展开,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1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2、大学生的恋爱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会遇到爱情等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爱情的艳丽花朵,要精心照料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同学们要妥善对待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美好。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的,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以及恋爱中所出现的1些问题,诸如恋人之间的误会、失恋,等等。大学校园中不乏动人的爱情故事。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烦恼。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之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因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虚掷光阴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并不鲜见,这样的恋爱态度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挫折,常常会使1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导致严重的后果。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无论是在自己心中勾画出1个脱离现实的恋爱偶像,还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中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寂寞的方式,都无法产生真挚的爱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成游戏,既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 鉴于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1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同学们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1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2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会妨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3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爱的情感丰富博大,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同志之爱和对社会、国家之爱。只专注于对恋人的爱而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这样的爱情就会显得自私和庸俗,相反,对他人和社会具有爱心则会使爱情变得高尚和稳固。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应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生幸福的祝福。

大学生怎样正确婚姻观



2、大学生怎样正确婚姻观

1:谨慎对待结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即是古训,也是现实生活需要的反映。但是,即便大学生具备了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条件,并且双方都有结婚成家的强烈愿望,也要对结婚成家持谨慎理性的态度。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学业,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在尚未走向社会时草率地结婚成家,会对学业和生活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增加许多烦恼。 2: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婚姻不仅代表两情相悦,更代表责任和义务。大学生1旦结婚成家,就要即时调整和转换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是婚姻家庭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婚姻法的规定。不能只是把婚姻简单理解为浪漫的求婚仪式和豪华的婚庆典礼,要深刻认识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创造美满的婚姻家庭。 3: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大学生1旦结婚,就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除了要处理好小家庭的关系外,更要处理好与原来大家庭的关系。由于大学生在校生活期间基本上还是1个纯粹的消费者,大量的家庭开支难免要从大家庭获得,所以要合理筹划,量力而行,勤俭节约,尽量不要给自己的父母增加过多的负担。 人的1生太短了,能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很不容易,既然自己选择了就要做1个有担当的人,小编觉得,最好是不要轻易的选择也不要轻易的放弃,这样的婚姻观是不是会让婚姻更长久更美满呢?。

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



3、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

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对于外貌的偏好差别基本1致,但也表现出1些差别。经分析,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重视其结婚对象的外貌,话虽如此,现阶段已有不少女大学生加入了“外貌协会”,但从第3张比较图来看,外貌成分比重似乎还不是很大,这说明咱们大学生重视内涵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同时,大部分女生都认为顺眼就行,以自身的舒适度为主。至于无要求这1选项,则是几乎没人选择,试问:哪位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婚姻时丝毫不重视自己结婚对象的相貌呢?至少,才华或样貌任选其1。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外貌的看法: 据以上饼状图的分布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另1半样貌的要求大部分都是“顺眼就行”,所谓顺眼,就是不论对方长得丑或美,都能够在婚后的日子里对对方不离不弃,而且对方1定有其自己独特的气质或特质,因为你被吸引了。我想,当代大学生们的对此的看法也应不外乎此。然而,欣赏美是每个人的权利,让我们也支持这类外貌至上者吧!

2、年薪方面: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其结婚对象年薪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年薪的看法: 从上述数据显示,男方比女方年薪高将近占了50%,而且从主动性上来讲,男大学生认为女方比男方年薪高的比重为0,说明当今男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普遍比较强,另外,也凸显出其大男子主义思想尚存。就女大学生而言,有相当1部分认为男方年薪比女方高是理所当然的,这也体现了女大学生们对未来丈夫的依赖性,然而,其中也不乏少数“女中豪杰”,认为女方年薪要比男方高。但在目前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男女双方年薪基本相当的趋势想必在将来应该更为乐观。

3、房产(婚前)方面: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婚前房产问题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房产问题的看法: 通过调查,女生中,将近49%左右赞成婚前男方有房,女方无房,这还是1种传统的思维方式,难道女方就不应该主动承担1些责任吗?其实,大多数男大学生也是赞成男方有房,女方无房,综合前面的

1、2两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婚姻这个问题上,还是如履薄冰的,简单来说,就是女方总是习惯性的依赖男生,而男生由于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也很愿意让女生依靠,大家在婚姻观上还是较为传统的。

4、教育程度方面: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其结婚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64%的大学生们期待自己的另1半与自己水平相当,女生更甚,很显然,共同语言是维持1段美好婚姻的绝对保证,另1半会理解你的各种想法,如此1来,家庭纷争自然会相对减少,想来,当代大学生在这1方面还是比较成熟的。19%认为比自己水平高的更适合自己,而17%的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无所谓。还有1个不争的事实,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没有人愿意自己未来的结婚对象受教育水平比自己低的。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择偶条件的选择方面相对明智、成熟,但也不够大胆、开放。 (2)关于考虑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的意见 男女大学生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意见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意见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但又有1定的道德责任感,那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会有怎样的特别的看法呢?以上图表是我们走访不同学龄层次,男女比例相近的情况下做出的统计。可以发现,会稍微考虑1些父母意见的大学生占大多数,但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独立,几乎没有男生愿意完全听父母的,而女生就不1样了,她们心思细腻,有些过早地意思到父母所做的1切其实都是为自己好。相对地,男生比较叛逆,他们有人会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意见,在女生中就很难发现。其实,后两者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大学生们要想婚姻久长,父母的意见要进行必要地参考。

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



4、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

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对于外貌的偏好差别基本1致,但也表现出1些差别。经分析,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重视其结婚对象的外貌,话虽如此,现阶段已有不少女大学生加入了“外貌协会”,但从第3张比较图来看,外貌成分比重似乎还不是很大,这说明咱们大学生重视内涵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同时,大部分女生都认为顺眼就行,以自身的舒适度为主。至于无要求这1选项,则是几乎没人选择,试问:哪位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婚姻时丝毫不重视自己结婚对象的相貌呢?至少,才华或样貌任选其1。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外貌的看法: 据以上饼状图的分布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另1半样貌的要求大部分都是“顺眼就行”,所谓顺眼,就是不论对方长得丑或美,都能够在婚后的日子里对对方不离不弃,而且对方1定有其自己独特的气质或特质,因为你被吸引了。我想,当代大学生们的对此的看法也应不外乎此。然而,欣赏美是每个人的权利,让我们也支持这类外貌至上者吧!

2、年薪方面: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其结婚对象年薪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年薪的看法: 从上述数据显示,男方比女方年薪高将近占了50%,而且从主动性上来讲,男大学生认为女方比男方年薪高的比重为0,说明当今男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普遍比较强,另外,也凸显出其大男子主义思想尚存。就女大学生而言,有相当1部分认为男方年薪比女方高是理所当然的,这也体现了女大学生们对未来丈夫的依赖性,然而,其中也不乏少数“女中豪杰”,认为女方年薪要比男方高。但在目前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男女双方年薪基本相当的趋势想必在将来应该更为乐观。

3、房产(婚前)方面: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婚前房产问题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房产问题的看法: 通过调查,女生中,将近49%左右赞成婚前男方有房,女方无房,这还是1种传统的思维方式,难道女方就不应该主动承担1些责任吗?其实,大多数男大学生也是赞成男方有房,女方无房,综合前面的

1、2两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婚姻这个问题上,还是如履薄冰的,简单来说,就是女方总是习惯性的依赖男生,而男生由于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也很愿意让女生依靠,大家在婚姻观上还是较为传统的。

4、教育程度方面: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其结婚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64%的大学生们期待自己的另1半与自己水平相当,女生更甚,很显然,共同语言是维持1段美好婚姻的绝对保证,另1半会理解你的各种想法,如此1来,家庭纷争自然会相对减少,想来,当代大学生在这1方面还是比较成熟的。19%认为比自己水平高的更适合自己,而17%的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无所谓。还有1个不争的事实,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没有人愿意自己未来的结婚对象受教育水平比自己低的。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择偶条件的选择方面相对明智、成熟,但也不够大胆、开放。 (2)关于考虑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的意见 男女大学生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意见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意见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但又有1定的道德责任感,那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会有怎样的特别的看法呢?以上图表是我们走访不同学龄层次,男女比例相近的情况下做出的统计。可以发现,会稍微考虑1些父母意见的大学生占大多数,但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独立,几乎没有男生愿意完全听父母的,而女生就不1样了,她们心思细腻,有些过早地意思到父母所做的1切其实都是为自己好。相对地,男生比较叛逆,他们有人会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意见,在女生中就很难发现。其实,后两者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大学生们要想婚姻久长,父母的意见要进行必要地参考。

急求1篇关于大学生校园中恋爱现象及婚姻观的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5、急求1篇关于大学生校园中恋爱现象及婚姻观的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大学生恋爱中的不良倾向及其引导 1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1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1直是大学里1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1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1、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的主要表现

1、功利色彩渐浓。人们常说,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这种不搀杂任何物质利欲的真、纯是你走进社会后谈恋爱所无法拥有的。但曾几何时,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主义之风让这1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白手起家、共同打拼”的爱情被更多的大学生们视作1个美丽的童话,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日趋现实。对方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对方的家庭背景、钱财等等能否成为自己通向成功、享受安逸的捷径成为恋爱的首选条件,“因为我爱,所以我爱”的神圣而纯洁的校园爱情开始蒙上1层实际而功利的外衣。

2、虚荣心理膨胀。真正的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相悦。但在谈及为什么谈恋爱时,1些大学生们却认为能交上朋友是自身能力和魅力的体现,“没人爱”是让人瞧不起的。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1味追求面容姣好、经济富裕的恋爱对象,而不关心彼此是否相互爱慕;为了要面子,博得旁人的艳羡也满足恋人的虚荣,不顾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水平,花钱大手大脚,看电影、进舞厅、下馆子、送生日礼物,都要讲排场、摆阔气;更有甚者,以频繁更换恋人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不可阻挡”,玩世不恭的“快餐式”恋爱成为1种炫耀的资本。

3、对“性”的轻视。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中鱼龙混杂的性文化的泛滥和长期以来性知识教育的淡薄,使得大学生们的性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到现在花前月下搂抱亲吻已构成不文明的校园“风景线”,默许赞同婚前性行为、预支性行为、主张“试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1些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不以为然和无所顾忌令很多高校德育工作者莫名惊诧。什么时候还“遮着”、“藏着”的“性”在大学生看来已让人“脸不红、心不跳”,如此司空见惯?

2、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1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1天,第2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1天。可见,爱情是1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功利性”爱情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任何风吹草动和人生突来的变故都会使之顷刻间崩塌。而且,恋爱观其实也是1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诈骗。同时,校园中因恋爱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违法违纪现象的增多严重败坏了校风校纪,也给当事人造成了终生遗憾,因之被警告处分、勒令退学甚至绳之以法,“十年寒窗苦读”1朝化为乌有。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1般在17~22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1旦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

4、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校园垃圾里随处可见的安全套、大学生在校外非法租房子同居、有的女生因怀孕而被“勒令退学”,更多的大学生对“性”的轻视和错误认识,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3、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

1、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1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1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1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了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1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1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性”、理智地对待“性”。“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提心吊胆害怕出问题,还不如换个角度主动出击、积极预防问题的出现。学校可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把性知识、性道德、性法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让大学生们了解两性性生理、性心理的差异,纠正大学生们在恋爱与性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预支性行为”对双方、对学校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学会自爱也学会爱人。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1个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而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必须要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并加以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认知如镜,照之则明;情感如水,导之则畅;理念如山,立之则稳。只有直面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加以引导,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的动力,才能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理智而健康地对待爱情和自己的未来。

相似内容
更多>